黑龍江跨境大橋橋頭區產業規劃(2015-2030年)
項目地點:黑龍江跨境大橋橋頭區
項目規模:36平方公里
項目時間:2015年
一、項目背景
十八大以來,黑河所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從重化工、房地產等主導產業拉動向文化創意、旅游休閑、健康、養老、知識服務、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金融等服務業和機械設備、高科技制造業推動轉變,現代服務業和高加工制造業、高科技產業成為經濟主導力量;
其次,我國全方位開放型經濟格局正在快速形成,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做出了新部署,一帶一路戰略正在全面推進,繼上海自貿試驗區之后,國務院近期又提出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
再次,中俄全面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階段,兩國元首于2014年5月20日簽署聯合聲明, 2015年9月3日,中俄兩國代表簽署了修訂1995年建橋協定的議定書。預計2018年建成通車,在黑河入境的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工程已正式動工。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將有效解決長期制約黑河發展的關鍵性制約瓶頸,使黑河長期積累的對俄貿易、投資、科技、教育、人文交流等多領域、深層次合作優勢能得到徹底釋放,為黑河與對岸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創新進一步務實合作的模式、機制提供了最大的機遇和堅實的基礎。同時,2014年下半年以來,受石油價格急跌和烏克蘭危機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俄羅斯逐步陷入了嚴重的經
濟困境。為了加快走出困境,2014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關于俄羅斯社會經濟法超前發展地區法》的聯邦新法案,對中國、韓國、日本敞開競爭大門。新形勢下黑河深化對俄合作既面臨新困難,也迎來新機遇,對俄合作轉型升級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2014年7月省委書記王憲魁在黑河調研對俄經貿合作和產業園、產業項目建設時強調,要利用對俄區位優勢,加快推進境內外園區建設,不斷延長產業鏈條,促進跨境產業鏈深度融合對接,實現境內外產業園區互動發展。積極推進對俄大通道建設,做好黑龍江大橋橋頭區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地擺布物流項目。不斷優化環境,著力引進對俄合作項目,做好對俄資源開發,發展高附加值對俄出口產業,不斷挖掘和培育對俄經貿新的增長點。
為了充分抓住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管旅游委會提出以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為基礎,加速推進建設黑龍江跨境大橋橋頭區,為將來進一步建設中俄跨境經濟合作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規劃目的
——為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確定黑龍江跨境大橋橋頭區產業方向、加快招商引資工作提供指引。
——為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申報黑河綜合保稅區提供基本思路。
——為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加快與俄方協調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參考。
三、 規劃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以擴大和深化對俄合作為主線,以黑龍江跨境大橋建設為契機,突出黑河的對俄合作綜合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和綠色資源優勢,堅持差異化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構筑以跨境商貿物流產業為先導、以特色進出口加工業為基礎、以生態經濟服務業為支撐的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把黑河建設成為東部陸海絲綢之路門戶節點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發展定位
——中俄合作轉型升級示范區。進一步挖掘“兩國一城”所蘊藏的合作發展潛力,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加快中俄合作轉型升級的步伐,超越商品交換的傳統形式,努力推動雙方資金、技術、人才、原材料等要素資源的結合,實現“兩國市場對接、兩國資源共用、兩國園區互動、兩國聯合創新”,為中俄合作轉型升級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
——黑河轉型發展引領區。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做強做大現有產業;立足生態環境優勢和資源稟賦條件,培育發展生態型、科技型新產業,引領黑河轉型發展。
——黑河宜商宜產宜居宜游的產城一體化新城區。堅持產城融合的思想,促進城市人口的聚集,壯大經濟實力,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豐富完善黑河主城區的功能,顯著提升黑河主城區的帶動輻射能力,帶動黑河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區。進一步發揮黑河對俄人文交流優勢和中俄“兩國一城”特色,推進中俄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建設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區,落實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兩國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把黑河建設成為祖國北疆的明珠城市。
(三)發展思路
黑河橋頭區產業發展思路是:突出特色、抓住重點,壯大存量、做優增量。
突出特色。黑河橋頭區的最大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對俄交流合作方面,同時,在發揮對俄人文科教合作和黑河生態環境、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優勢方面潛力巨大。因此,橋頭區產業發展方向是能大量利用俄羅斯自然資源并充分體現俄羅斯資源價值的產業,產品在俄羅斯市場競爭力突出的產業,對生態環境依賴度高的產業,對原材料要求嚴格的食品加工業,以及能充分利用俄羅斯科教資源的產業。
抓住重點。抓住重點意味著要解決企業落戶和成長壯大過程中的核心難點。目前,黑河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困難一是缺乏連接國內市場的營銷網絡,二是產業配套基礎能力薄弱、物流距離遠成本高,綜合成本不具備競爭力。為此,黑河橋頭區要以跨境大橋的建設為契機,采取傳統手段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方式,著重打造連接國內消費市場、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地與黑河、俄羅斯之間的經貿網絡和現代化物流體系,同時要努力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創新兩國海關監管合作,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營商成本。
壯大存量。努力推動現有的俄電加工企業、汽車(工程機械)出口加工企業、食品加工企業與國內知名品牌企業、大型企業和具備營銷推廣能力的企業進行合營、合資,鼓勵行業內企業實行橫向和縱向兼并重組,培育行業單項小龍頭,壯大產業規模。
做優增量。按照生態、科技的要求,優選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培育和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新產業鏈。對跨境商貿物流產業,重點是加強大宗能源資源產品、電子商務、互市貿易的發展;對特色進出口加工業,重點突出能利用俄羅斯優質廉價電力、環境友好的能源密集型加工業,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的綠色有機食
品加工業,在俄羅斯競爭優勢明顯的專用車輛出口加工、工程機械出口加工、建筑材料出口加工、電子通訊產品出口加工等;對生態經濟服務業,重點發展能突出黑河生態環境優勢和中俄人文科教交流優勢的健康養老、旅游服務產業、商務服務產業以及中俄聯合科技創新。
(四)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2015-2020年)
到2020年,黑河橋頭區要基本建立起面向兩種市場、利用兩種資源、競爭能力突出、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主要產業發展目標是:
——現代跨境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取得量的突破和質的轉變
規劃期內,要進一步挖掘對俄貿易的優勢和潛力,擴大貿易總量,優化貿易結構,實現黑河對俄經貿合作轉型升級。積極把握加工制造地、貨物通關口岸和進出口交易行為“三地分離”的國際貿易新趨勢,鞏固傳統優勢出口品種,突破發展大宗能源、資源產品進口;利用跨境郵政郵路優勢,抓住跨境電子商務蓬勃興起的機遇,建設對俄跨境電商物流轉運樞紐;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加快互市貿易模式創新,形成“雙向流動,進出兩旺”的邊貿發展新格局。
到2020年,黑河橋頭區年進出口總額突破30億美元,商貿物流產業增加值超過20億元。
——進出口加工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規劃期內,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方針,充分發揮商貿物流產業的先導帶動作用,打造俄電新材料產業鏈、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機電(專用車輛和工程機械加工)產業鏈、電子通訊產品加工鏈。
到2020年,進出口加工業實現產值100億元,增加值達到10億元。
——生態型服務業形成聚集
規劃期內,要充分發揮臨江、邊境、口岸中心城市的優勢,積極培育發展旅游業總部經濟,大力發展出入境游、邊境風情游、邊境購物游等符合區域特點的文化旅游,建設黑河文化旅游產業的核心中樞和業務集散中心;充分發揮黑河的生態宜居環境優勢和自然氣候特點,提升反季節休閑、養生、養老產業的規模和檔次,創出品牌;立足對俄人文科教交流的深厚積淀,開展中俄聯合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對俄商貿服務業;大力培育跨境電商產業。
到2020年,集中10家以上旅游企業總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年出入境游客總數突破100萬人次,生態型服務產業總收入達到20億元,增加值超過5億元。
——對俄合作平臺建設與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
立足長遠,加快黑河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地方政府層面的對俄交往合作,建立海關、邊防、檢疫檢驗日常工作聯動機制,簡化貨物、人員往來通關手續,使黑河成為中俄邊境線上通關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口岸城市,提升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程度。
(二)中遠期目標(2020-2030年)
——跨境商貿物流產業
到2030年,黑河橋頭區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商貿物流產業增加值超過80億元。
——進出口加工業
到2030年,進出口加工業實現產值300億元,增加值達到40億元。
——生態型服務業
到2030年,集中50家以上旅游企業總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超過500萬人次,年出入境游客總數突破300萬人次,生態型服務產業總收入達到80億元,增加值超過20億元。